服务热线

400-123-4567
网站导航

实验室自建分子诊断项目基本要求专家共识

时间:2024-10-15 18:34:40 点击次数:

  实验室自建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LDTs)是指由实验室内部研发、确认和使用、以诊断为目的的体外诊断方法。仅限于本实验室内使用,不得在市场销售,也不得转移到其他实验室使用。做好实验室自建分子检测项目(laboratory-developed molecular tests, LDMTs),使其既能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分子诊断需求,又符合我国行政管理规范的要求。

  分子诊断实验室应通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审核验收,并在match有效期内。

  1.开展LDMTs,实验室应该有相应团队(应至少包括具有检验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并具有相关研究经验和工作基础的研究人员1名,临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医师1名,检验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检验技师1名)。

  2.自建分子诊断项目负责人应至少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博士学位、并从事分子诊断工作至少3年。

  4.签发分子病理报告的医师应至少具有中级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从事分子病理工作的经历。

  1.开展LDMTs项目之前,应有相关临床科室的申请、医务机构的审批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2.应通过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组织的同行专家委员会的评议,或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3.通过初次评议的项目在试运行一年后,宜申请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组织的同行专家委员会的再评议,通过再次评议的项目,正式运行。

  4.通过再次评议的项目,宜接受每3年一次的复评审,用以监督该项目的运行情况。

  5.停用项目的标准和措施:一旦造成医疗纠纷或进入司法程序,相关单位的LDMTs项目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入紧急审核程序,通过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组织的同行专家委员会的评议后,项目方可恢复检验。

  (一)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法规要求,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方法》、《CNAS-CL3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等。

  (三)实验室自建分子诊断项目中,涉及的市售试剂耗材的质量保证,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法规要求。

  (四)定性检测项目,每次实验应设置阴性、弱阳性和/或阳性质控物。如为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或基因型检测,则应包括最能反映检测情况的突变或基因型样品,每批检测的质控至少应有一种基因突变或基因型,并建议在一定周期内涵盖所有的基因型。

  (七)在没有能力验证提供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实验室(如已获认可的实验室、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室、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比对的方式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2.样品数量:至少5份,包括正常和异常水平或不同常见基因突变或基因型;频率:至少每年2次。

  4.实验室使用两套及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有比对数据表明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对频次每年至少1次,样品数量不少于20份,浓度水平应覆盖测量区间,计算回归方程,系统误差应±7.5%。应定期(至少每年1次,每次至少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验人员的结果比对、考核并记录。使用不同生物参考区间的检测系统间不宜进行比对。

  对定量分析,准确性指的是接近真实值,而对于定性分析,准确性则是指与比对试验或者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确认方法:准确性的评估可以使用参考物质进行评定,或者与另一种临床上有连续性并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所谓金标准)进行比对。在缺乏金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引用参考文献作为指导。用于确认的标本通常选用与临床检测同类的标本。样品数n≥20,浓度应覆盖测量区间。定性结果一致性宜大于90%,定量结果一般可接受为不能超过对照方法平均含量的3个标准差或者15%变异度。

  精确性是指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独立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评价检测技术的重复性。包括同一批标本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仪器的精密度(repeatability),以及不同日间、操作者、不同仪器、不同实验之间的精密度(reproducibility)。

  确认方法:因需考虑安排不同的操作者、不同批号的试剂以及不同型号的仪器来进行多次的重复操作,一般建议确认一项分子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大致需要20个工作日。在选择待测标本用于确认实验时,一般用高和低2个不同含量标本来进行,并接近检测限。标本类型、取样与储存条件应尽量符合待测的临床标本。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国际参考标准来确定临床诊断实验室可普遍接受的精密度范围。对于定性试验,判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符合率应该大于90%。对于定量试验,一般确认实验可接受的精密度为不能超过已知靶分子平均含量的3个标准差或者15%变异度。FDA建议变异度不能超过20%。CNAS的要求则以能力验证/室间质评评价界限(靶值±0.4对数值)作为允许总误差(TEa),重复性精密度3/5TEa;中间精密度4/5Tea。

  指特定人群检测结果的预计数值范围,等同于参考区间或者正常参考值范围,其数据来源于不存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疾病的人群的样本。

  确认方法:对于大部分检测项目,正常参考范围与异常值范围都是在前期研究中就已经明确,目的是为了给特定患者群体确定正常数值范围。对于定性试验,参考范围可以是阴性、正常、无克隆性增生,或者其他能够表明检测结果是否正常的用词。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检测项目是没有参考范围的。如对于HCV阳性样本的HCV基因分型检测,就无法在所有HCV已知基因型中选出一个正常的基因型。

  可报告范围是指当仪器、试剂或系统的测量反应为有效时的检测结果范围。简单地说,报告范围包括所有可能被报告的结果。

  确认方法:对于定性测试,应包括所有的报告结果(如野生型纯合子、突变型杂合子或纯合子)。对于定量试验,实验室必须明确定量分析中的分析测量范围(analytic measurement range, AMR)是指待测样品在未被稀释、浓缩或其他不属于常规检查步骤部分的预处理条件下,一种方法可直接测量待测样品值的范围。因为可以稀释样品,报告范围可能大于AMR。

  检测系统或方法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称为分析灵敏度或检测限。在分子检测领域,分析敏感性是指用该项分子测试技术能够测到生物标本中待测靶核酸分子的最低含量。定性实验中,分析灵敏性常用最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来表达。这种检测低限指能连续在同一个标本中测到靶核酸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概率≥95%。定量实验中,多用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来表示。与LoD不同,LoQ表示一个能够检测出的靶物质在标本中的最高和最低的量。对于某些分子检测方法来说,LoD与LoQ相同。但由于LoD不需要考虑是否在线性范围内,所以LoD常常比LoQ还要低。

  确认方法:通常通过一系列稀释已知含量的靶病原体或分子来分析最低检测限。在同一个实验条件下并用同一个批号的制剂,重复测定已稀释至最低浓度的标本,重复测定来自临床的5个标本,60个结果,CV值小于指定标准视为接受。

  是指该方法本身能够检测出特定待测核酸分子的能力。与其他相关的核酸分子的交叉反应和标本条件的变化是否对待测分子的检测造成影响。分子测定方法的交叉反应多来源于其他有相关或类似的核酸分子。干扰物质是指标本中其他非靶分子物质对待测的靶分子检测正确性的影响。在生物样本中,内源性干扰物质除去包括常见的血液中的血红素、胆红素、三酯甘油外,还有很多肉眼不能观察到的与疾病有关的代谢产物等。外源性干扰物常见于采集和处理标本过程中的污染。例如:采样管含有的抗凝剂、防腐剂、稳定剂,手套上的滑石粉以及核酸分子提取纯化过程中残留的试剂。

  确认方法:评价分子检测方法的交叉反应性,首先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可能与特定待测靶分子发生交叉反应的分子核酸序列并加以分析。如果在所测的标本中存在某些结构和核酸序列相近的病原体或内源性生物分子,应对这些病原体和生物分子进行验证评价。干扰物的作用是抑制正常PCR反应,使结果偏低,从而造成假阴性。最常见的验证方法之一是在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已知的PCR反应对照。在测定过程中,如果PCR反应对照未发生扩增或扩增产物量低于预期值范围,即可证实有干扰抑制物在该标本中存在。

  临床验证是确定某种分子检测技术检出核酸分子诊断疾病的能力。临床验证的目的是评价这种新的分子检测技术是否适合于特定的临床疾病的诊断。临床敏感性不同于分析敏感性:分析敏感性主要指参考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结果中,用实验方法得到阳性结果的一致性;临床敏感性主要指结果为真阳性的人群中真正罹患某种疾病或异常的比例,强调实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同样的,临床特异性也不同于分析特异性,分析特异性主要指参考方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结果中,用实验方法得到阴性结果的一致性。临床特异性主要指实验结果为真阴性的人群中真正没有罹患某种疾病或异常的比例[12]。也强调实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某些罕见的疾病,由于阳性病例的数量有限,实验室进行临床敏感性评价存有一定难度,这时可以引用文献报道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理论支撑。正常对照容易收集,比较容易实现临床特异性的评价。

  分子诊断项目分析前、中、后质量按相关要求执行,国家有相关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李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刘维薇(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华梁、肖艳群(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成员:顾问:张曼(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主任委员:王华梁,副主任委员:崔巍、关明、潘世杨

  委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潘世杨(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傅启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邓芳(安徽省肿瘤医院检验科)、陶志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李伯安(中国人民第三○二医院检验科)、李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刘维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娄加陶(上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关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邱广斌(中国人民第二○二医院检验科)、肖艳群(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室)、张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科)、郑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陈鸣(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检验科)、陈晋(上海市肺科医院检验科)、陈国千(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尚世强(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邹琳(重庆医科大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子医学中心)、崔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应斌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袁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华梁(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王伟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特邀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柏乾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鲍芸(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室)、马展(上海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方园(上海瑞金医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丁春明(温州医科大学)、陶炯(上海国际妇婴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谭龙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检验科)、郦卫星(浙江省临检中心)、林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林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蒋玲丽(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室)、徐翀(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免疫室)、徐晨明(上海国际妇婴保健院生殖遗传中心)、郑江华(上海市公共临床卫生中心检验科)、赵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检验科)、蔡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蔡枫(上海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杨莉萍(北京医院药学部)、应春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科)、杨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鹤尧(北京妇产科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王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检验科)、王皓(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王雪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室)、吴冰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研究所)、王慧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研究所)、周小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本文由:沐鸣娱乐(官方)仪器制造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沐鸣娱乐(官方)注册代理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某某工业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邮箱:pinyu.net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