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模式概述
时间:2024-09-14 20:57:42 点击次数:
早在20世纪初,西方的经济学者就对计划经济和市场存在着争论。190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其《社会主义制度》一书中,首次对计划经济提出了赞同的观点,他认为用周密计划来完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可能的。1908,帕累托的追随者巴罗内在他的《集体主义国家中的生产部门》一文中,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证明宾只要中央机构对资源状况变现存的体系及每个产出层次的生产函数等有完全的知识,并且具备解出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所必需的千百万个方程组的技术能力,集中的计划管理同样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190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发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划》一文,反对巴罗内的观点,否认社会主义经济的合理性。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由于用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用计划代替了市场,从而没有市场制度就没有合理的价格制度,因而就不可能有严密的经济计算和正确的经济决策。就不可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哈耶克、罗宾斯等人也同意米塞斯的观点,认为巴罗内的设想即使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上也是不能实现的。针对哈耶克、米塞斯等人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泰勒于1929年在其《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指导》一文中给予了反驳,第一次提出了指导性计划的思想。他认为,采用“试错法”,按照指导性计划组织和管理生产,社会主义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种背景下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兰格进步发展了泰勒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兰格模式。1936年兰格发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继续论证用类似竞争市场的“试错法”,即“模拟市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兰格的出发点是新古典模式,他的见解被认为是最早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兰格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允许保留某些小型的私有企业。第二,实行计划经济,通过中央计划管理生产,规定生产者决策所依据的原则,中央计划采用货币单位而不是实物单位。第三,不存在生产资料市场,而只有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的价格由中央管理部门根据需求状况来确定。第四,消费者有消费选择和职业选择的自由。在兰格的模式中,计划和市场不是对立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计划中引入市场机制,按市场提供的信号,由中央管理部门来确定价格。他指出,他所设想的模式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一样,经济均衡的实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标准。他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均衡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并证明这些条件是可以实现的。兰格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客观均衡条件可以用“试错法”来解决而不必去解千万个联立方程式。他指出:“没有丝毫理由说,与竞争市场中的方法相似的试错法为什么不能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作用,来决定资本货物和公有资源的会计价格”。由此可以说,兰格模式的核心是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这是兰格模式最伟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把兰格模式称之为“市场社会主义”。
本文由:
沐鸣娱乐(官方)仪器制造提供